(员工通讯员:任若愚)蓬勃有为,兼容并蓄,为理想⑩拼搏而充实,为未来跋涉而幸福,每一位获奖者都是“哲般年华”的浓缩与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杨天怡,体会她是如何在不断挑战的过程中超越自我的。
杨天怡,曾任校志愿者协会联络部副部长,组织并参与了社区服务、线上支教等活动。曾担任中国青年志愿者“七彩四点半”志愿服务项目示范实施团队队长。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优秀员工干部、优秀志愿者、优秀共青团员等奖项。获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联盟二等奖、省级大创立项、校博文杯二等奖等荣誉。
沉谋研虑,笃行志远
于杨天怡而言,国奖的准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她首先详细了解了国奖的评定规则。她认识到,评选过程主要依据学习成绩以及各类加分项,例如参加学术竞赛、参与科研项目等。因此,杨天怡有意识地在这两方面进行了准备和提升。每一学年伊始,她便开始规划学习,关注各类增加附加值的活动。
谈及经验建议,杨天怡提到在学习方面,上课时的专注听讲、课后复习与笔记整理、同伴学习与交流、考试前充分复习是她能取得高分的诀窍。其中课程内容最为重要,高效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引。在参与竞赛方面,她认为团队合作是基础,好的选题是关键,提前准备则可以极大提升成功的可能。
前辙可鉴,协力齐心
准备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逐渐提升的学科水平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而竞赛也不能掉以轻心。如何平衡二者关系,杨天怡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她认为时间管理是提高效率的直接办法。明确当天应当完成的内容,保证今日事今日毕,为后续计划留足空间。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先级排序,避免因小失大。最后,她提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适当的休息可以保障效率,提升专注。
她回忆起一段宝贵的科研竞赛经历:“我有幸与一群优秀的同学一起组队参加过科研竞赛,它让我获得了很多课堂之外的独特经验和深刻洞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了一个看似无解的技术难题,队伍在尝试了多种方法无果后才决定求助于导师。杨天怡在这件事上吸收了一个重要教训:面对挑战,不要害怕寻求外界帮助。跨学科的合作不仅能解决理论难题,拓宽视野,更让自己意识到团队之外的网络和资源同样重要。
师恩难忘,溢于言表
“在我的老员工活中,有很多人值得我感激,但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何李老师。”她说道,是何老师领着自己学会了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众多基础的科研技能,为学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在升学问题和就业困惑上,老师提供了专业的建议,鼓励自己通过实践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寄语
老员工活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光,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个阶段,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热情。不要害怕尝试和探索。大学提供了无数的机会,无论是学术研究、社团活动、还是社会实践,都是我们成长和学习的宝贵资源。勇于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激情,这将是我们未来道路的指引灯。
学会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乐观和韧性,希望大家能够在大学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