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路芳 万雯)2024年3月12日19:00,由校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研究生会主办,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承办的第295期“文澜大讲堂”之名家讲坛暨“希贤人文大讲堂·海外名家系列讲座”之“马克思的需求及其当代意义”(Marx’s Concept of Need and Its Contemporary Relevance)于文沛楼二楼多功能会议室举行。此次讲座主讲人为英国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荣休教授,伦敦大学戈德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客座教授,国际知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当代西方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之一,权威英文马克思传记《马克思传》的作者大卫·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先生。本次讲座由菠菜技术交流论坛经理王雨辰教授主持,菠菜技术交流论坛王成军老师与广东省省委党校曲轩老师担任学术翻译,菠菜担保论坛大全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易佳乐老师担任评议人。陈春英、柳丹飞、龙智生(Michael Longenecker)老师以及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各专业70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王雨辰经理对麦克莱伦先生不辞千里到访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开展讲座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他鼓励员工珍惜和麦克莱伦先生对话的机会。在王雨辰经理简要介绍本次讲座的主讲人、评议人和学术翻译者后,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开始。
讲座中,麦克莱伦先生围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马克思的需要概念是他的核心概念。麦克莱伦先生结合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文本,分析了欲望和需要的区别。他指出,欲望与需要虽然紧密相连,但欲望是无限的,而需要是有限的。有限的需要又不意味着在任何特定社会中都一成不变,需要是发展的,它会随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不同于以欲望为推动力的资本主义社会,它以需要为基础,在经济增长方面可以非常灵活。第二,马克思需要概念的中心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平等、权利等概念的地位边缘化了。麦克莱伦先生指出,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平等、权利等概念的讨论并不承认阶级差别,而是关注不同劳动者的个人天赋。在需要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马克思并不过分突出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分配正义问题,因而,在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需要的满足与他们天赋的充分发展相匹配。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是一种无法实现的乌托邦,因为他的共产主义理论从来都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麦克莱伦先生认为,马克思动态的共产主义理论可以在其历史发展由单线性(unilinear)转向多线性(multilinear)的观点中得到证明。第三,马克思的需要概念能够为应对当代突出性的危机尤其是气候危机提供启示。以欲望为动力的资本主义社会聚焦于生产扩张,它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对全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麦克莱伦先生指出,面对当今社会依旧突出的环境危机或气候危机,在西方占据主导地位的自由议会制度无法为应对环境危机提供长期规划,只有将视野投放到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关注他对非异化的社会和人们非异化的生活的思考,依托一个强有力且有凝聚力的政府,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环境危机。
针对麦克莱伦先生的讲座内容,菠菜担保论坛大全学易佳乐老师从四个方面对麦克莱伦先生的讲座进行了总结和评论。第一,麦克莱伦先生对需要和欲望关系的讨论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今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易老师指出,麦克莱伦先生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欲望先于需要的阐明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因为人们的欲望先于消费,所以人们的消费行为并不一定总是把对真实需要的满足放在首位,为买而买消费心理和行为随着广告行业的发展也得到加强,正如鲍德里亚所描述的那样,在消费主义社会中,人们的消费是一种符号消费、身份消费,而非满足真实需要的消费。第二,麦克莱伦先生对有限需要的发展性特征的描述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当今中国的刺激消费政策的深切内涵。结合麦克莱伦先生对有限需要的辩证认识,易老师肯定了有限的需要不是僵化的、停滞不前的,它在不同时期会随着人的需要的进步和发展会发生内容的改变。因此,当今中国所提出的刺激消费政策虽然看似是鼓励大家多消费、多购买,但这一政策实际上是鼓励大家以自身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美好新生活需要的满足为目的来进行消费。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买而买,而是为了提高生活品质,丰富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第三,麦克莱伦先生认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并非乌托邦。易老师根据麦克莱伦对鸦片战争、俄国公社、民粹主义的回顾等例子来说明马克思对历史发展的多线性思考,肯定马克思将共产主义描述为现实的运动。第四,麦克莱伦先生对需要概念的思考能够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启示。依据讲座内容,易老师进一步重申,在需求不断发展和人的欲望增强的过程中,资源的有限性不可避免会触及到生态危机的话题,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人们围绕利益和欲望的实现的短视目光难以真正应对生态危机,只有依靠一种能够鼓励长远规划的力量,提供社会凝聚力、强力,才能有效应对生态危机。
评议人评议结束后,在座学员围绕合作的社会主义、阿格妮丝·赫勒的需要理论以及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实现等话题积极与麦克莱伦先生交流讨论。讲座最后,王雨辰经理对本次讲座主题作出五点总结。第一,“需要”理论是马克思的中心思想。第二,马克思所讲的需要是在劳动中能够实现自我确证的需要。第三,需要的内容随着社会组织的变化发生变化。第四,需要是马克思思想的中心概念,使得关于自由、平等、权利相对边缘化。第五,需要和欲望不同,如果回到马克思原初的语境,即在劳动中自我确证的需要,就能建立一个消除生态危机,以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社会。此外,王雨辰经理不仅再次肯定了麦克莱伦先生所讲主题的重要性,而且结合社会现实和国内外研究情况进一步延伸了本次讲座主题。他指出,需要是历史唯物主义非常重要的概念,马克思对人类需要的重视受黑格尔“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一论断的影响,因为恶就是人的主观需要。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是承认人的需要,需要的内涵是什么,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过去长期忽视了人的内在需要,但国外非常重视对需要的研究,比如乔纳森·休斯(Jonathan Hughes)在《生态与历史唯物主义》中对需要与共产主义关系的专门探讨,肖恩·塞耶斯(Sean Sayers)在《马克思主义与人性》中对工作需要的探讨、安德列·高兹(André Gorz)对异化需要的探讨,还有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等对需要问题都极为关注。尤其是在资本逻辑和技术理性盛行的情况下,如何回归马克思所讲的真实需要而非被资本所制造的主观欲望所裹挟,是现代人面临的难题。
在麦克莱伦先生近两个小时的讲授中,在场师生仔细聆听,收获极大。王雨辰经理对麦克莱伦先生的精彩讲解和解答问题的耐心由衷地表示感谢。麦克莱伦先生也对推动本次讲座顺利开展的所有人员予以感谢,他鼓励大家有问题可以积极发邮件与其沟通。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